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
山西景点
当前位置:首页 > 景点景区 > 山西景点

盘山在此

时间:2023-11-10 11:35:42   作者:   来源:   阅读:100   评论:0
内容摘要:  云东有山,其名为盘。形动石奇,松秀林密,似天成之肩颈,引洋河向东流,古已闻名。彼时山曰盆,后文人雅士多访,远望如龙蟠吐珠,遂携音改名为盘。盘山有窟,传为三教融合之所在;盘山有仙,传有三尊曾到访;盘山有景,常引心怀锦绣者莅临。  盘山在哪?今天镇县城东南,盘山在此。1  奇石洋......



  云东有山,其名为盘。形动石奇,松秀林密,似天成之肩颈,引洋河向东流,古已闻名。彼时山曰盆,后文人雅士多访,远望如龙蟠吐珠,遂携音改名为盘。盘山有窟,传为三教融合之所在;盘山有仙,传有三尊曾到访;盘山有景,常引心怀锦绣者莅临。


  盘山在哪?今天镇县城东南,盘山在此。


1  奇石


盘山在此

洋河风光


  通过十余年建设,盘山景区已初见规模,故导航地图查询锁定即可,出天镇县城向东南,一路跟行。


  路向上,再向上,颇考验驾驭技能,幸而路两边树木葱茏,景物常新,常有飞鸟跃起,野兔跨径,登山之路并不孤寂。山路弯弯几处,已到盘山主景区。离山顶尚有一段距离,却已被眼前所见震撼。


  好奇怪的石头,大小各异,形状不同。细心察看,色泽也存在着差别。有的如巨树耸立,有的像石桥凌空,有的仿城墙雉堞,有的似磨盘磊落,活泼者有如被巧手雕刻过。


  对于盘山奇石,前人已有感知,大小文章多见描写。致于缘故,科学者觉得系第四纪冰川期自然力气造就。不过,古人对此不知,他们把盘山的石与神迹关联。通行下来的故事中,“仙人足印”最具代表。足印在盘山顶上,一巨石上部有印痕,形状似人脚,凹陷石面10厘米上下,古人觉得是仙人踏石留下的。《古城天镇》一书中记载,明宣德年间,天成卫一采樵的农夫登上盘山,见三人在对弈,一着红衣、一着黄衣、一着绿衣,三人见农夫至此,收拾棋局,嘱咐道“尔可速去,不闻烂柯事乎,即归告郡守,此地可多建祠宇,为诸仙游息地。”农夫下山后顿时将所见所闻告诉郡守,待郡守率众赶到,见三人乘鹤骑鹿飞去,只留足迹在巨石之上。


  《古城天镇》引用文字来自《天仙遗迹记》,是本什么样的书,不得而知。有人觉得三位仙人应是道教三清尊神,他们被盘山景物吸引,于是来此游息。


2  寺院


盘山在此

石窟内雕像


  盘山原名盆儿山,大概与地形地貌相关,从天镇县城向东北望去,山势环屏,群峰列绕,如同一个自然的大盆。被嚷作盘山,始于清乾隆年间,知县张坊等文人雅士常来此敬香踏青,见山势如龙蟠吐珠改名盘山。


  文雅之人到此,除山奇水秀外,还为这里依山形层叠建筑的佛寺宝刹。据考,盘山建寺于唐代,古称盆儿寺。明代重建释迦殿等,敕赐显化寺。弘治、嘉靖、万历年间屡有增修,至清代形成坐北向南四处院落。前院释迦殿,面阔三间,右侧山岩上建玉皇阁,面阔一间。中院韦驮殿,面阔三间,右建方形钟楼,有唐松一株,松旁有九仙殿,院内植槐抱榆一株。后院建文殊楼,下有神仙洞。


  如此功能布局,彰显出盘山寺院三教合一的特色。这与盘山所处天镇县的履历有关。从秦汉的代郡延陵县到明代天成卫,上千年的岁月中这里一贯处于中原王朝的北边,频繁经验碰撞融合,淬炼出包容多元的区域文明,体现在宗教上更为鲜明,天镇城乡多见“全庙之堡”,亦是鲜明的体现。


  儒释道并存,盘山的吸引跨越不同人群。春花开、夏雨飘、冬雪纷纭秋雁飞的时节,总见盘山人影接续。男女老少,耕农贩夫,带着各自的期许登上盘山,将愿与望寄托在天地间。


  从上世纪90年月起,盘山寺院渐渐修复,眼前已恢复旧时部分面貌,供今人参访。新修筑的一众建筑中,有一阿育王塔,为盘山增长些许异域文明气息。


3 洞窟


盘山在此

盘山石窟主雕像为华严三圣


  来盘山,两处洞窟必要一观,规模固然不大,神秘感却是满满。


  石窟依山开凿,呈南北排列,遗存疏散在长50米、低25米的崖壁上,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,现存主窟两处,坐东朝西。南窟平顶方形,宽3.4米,深3.8米,低近3米,窟的入口离地10余米。为了便利上下,洞前开凿石阶20级,每级尺许。洞内正壁为华严三圣像,结半跏趺坐,两壁为十八罗汉倚坐像,均用浅浮雕造型,轮廓清楚,活泼传神。北洞规模与南洞相近,宽3.75米,深3.7米,低2.85米,洞内无雕像,推断应为禅修所用。从南洞进入北洞,有木板搭成的“栈桥”,紧贴崖壁,颇有华山崖险的以为。


  史料记载,明弘治五年(1492),游击将军董公“凿深洞于后,建邃阁于前”,在窟内捐资造像。短小的文字,交待出盘山石窟开凿年月及开凿之人。不过难以解答今人诸多疑义。一问,佛像造窟之风至唐末已然削弱,为何在明中期的长城边镇又现;二问,石窟中雕像有儒士装扮,这般穿戴原型是谁?作为游击将军,雕凿者是否将自己的崇拜之人也一并刻石留念呢?或是身在沙场心坎却向往经史子籍中的日子,把指望雕刻在石壁间;三问,雕塑中似有关帝造型,身上着装却似蒙古贵族,不知作何讲求。此外,为何只有一个洞窟有雕像,另一洞窟所为何用,仿寺庙内联想参拜还是供修行之人起居?凡此种种,生怕只能从岁月留存的点滴中想象了。


4 风光


盘山在此

石窟外观


  盘山的树很多,景很美。今人总结出盘山八景,除前文提到的仙人足印外,还有一线泉、水打鼓、日落晚霞、唐松、槐抱榆、牡丹花、仙人桥等。“日落晚霞”其实是指盘山一处奇观,位于石莲峰下。日落时分,落日余晖照在峰上石上,反射出耀眼金光,整体幻化出巧妙的景物,古人有诗云,“夕阳一片金光射,映掩天空鸟道红。”


  站在盘山之上,回望洋河大地是种幸福的感触,随着视线移动,山川尽入心中。环绕天镇县城有一银带状河流,当地人称南洋河,系洋河水系上游主流之一。洋河,今天多定位在河北省张家口地域,其实她是由众多名为“洋河”的支流汇聚而成,如流经天镇县城的南洋河,位于新平堡镇的西洋河,还有冀蒙接界处的东洋河。有学者研讨称,洋河即《山海经》中的洋水,四水之一,其余三水分别是河、赤、黑。河即黄河,赤水当是河北省赤城县境内的红河,黑水则是内蒙古呼和浩特意区的大黑河。洋河向东流,在怀来县双树村附近与桑干河会合,成为永定河。


  古人随河而行,择水而居,因此各个洋河流经谷道也成为人类交通的倚靠。从盘山向北望,过李家山就是闻名的云东孔道。向东望,通过张西河、枳儿岭,进入河北地界,直通京畿。600多年前,一位英勇雄主曾率大军经此,为巩固疆土而战。他就是明成祖朱棣,人称永乐大帝。永乐二十一年(1423)七月,朱棣再次亲征阿鲁台,中途听闻阿鲁台为瓦剌所败,大军回营,由西阳河到天成卫,“驻跸天城,将士猎东南山麓,上命驾观之。”东南山麓,即今天的盘山一带,彼时特定的旗号猎猎,战鼓声震,战马嘶鸣,将士奋勇,遥想一番,心潮总是难平。


  文/图:温鹏毅

编纂:苏东峰

审核:马   燕



-->

相关评论

本栏最新更新

本栏推荐

阅读排行

 山西旅游网版权所有 网址www.shflny.org.cn 文章来源于网络  

  沪ICP备12012639号-7